湖北省藝術研究院簡介

              湖北省藝術研究院,是湖北省唯一一個集藝術創作、藝術研究、劇目工作和輔導培訓等多項工作于一體的、具有綜合功能的省級文化藝術機構。自1956年成立以來,已走過六十多個春秋。

              2017年以前,湖北省藝術研究院與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同類藝術研究院所歷史沿革的基本脈絡一致,也是伴隨著新中國成立,在共產黨領導下、根據20世紀50年代社會主義戲曲改革的需求而建立;到了改革開放之初,因為全國發起傳統文化志書和集成修撰工作,又在原來基礎上壯大;20世紀80年代以來,配合省內文化事業需要,逐漸形成以舞臺藝術創作、研究為主的具有綜合功能的藝術研究院,隸屬于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單位性質為公益二類2014年以前為公益一類)。具體發展沿革如下圖所示:

               

               

              2017年12月,按照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制定的“財務合并,工作相對獨立”的原則,本院財政賬戶正式合并到湖北藝術職業學院,所有事務統籌到學院財政賬戶下進行。

              202012月,根據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關于湖北省藝術研究院并入湖北藝術職業學院的黨委會紀要》決定,湖北省藝術研究院并入湖北藝術職業學院。

              202012月前,本院內部機構設置包含藝術創作中心、藝術研究部、藝術信息資料中心、藝術影視中心、《藝術》雜志編輯部和綜合辦公室等6個部門;核定人員編制40,其中專業技術崗位36個(正高崗位設置3個,副高11個,中級15個,初級7個),管理崗位3個,工勤崗位1個。

              2021年起,本院正式與湖北藝術職業學院合并,設立創作中心、藝術研究與評論中心、非遺研究中心、《藝術》雜志編輯部、藝術教育研究中心、文化和旅游政策研究中心、綜合辦公室等部門。

               

              創研動態

                  本欄目發布藝研院藝術創作和研究工作的動態信息。

               

              成果展示

              湖北省藝術研究院是湖北省重點劇目和精品劇目的創作基地、湖北地方戲劇唯一的綜合研究基地、高層次實用性人才的培養基地。本欄目用于展示藝研院歷年成果。

              湖北省藝術研究院歷年來研究和創作成果豐碩。作為湖北地方戲劇唯一的綜合性研究基地,本院擔負著搶救、挖掘湖北省優秀的傳統戲曲遺產,收集、整理湖北省地方劇種珍貴史料的重要使命,負責全省22個地方戲曲劇種的研究,并積極參與中國戲劇的整體研究,發表了大量論文和學術專著,如有關歷史劇的創作問題、傳統戲曲的現代轉型問題、戲劇藝術與演出市場的關系問題、湖北漢劇與京劇的發展源流問題等,在全國產生較大影響。

              改革開放后,本院兩次承擔國家級重點藝術科研項目,《中國戲曲志·湖北卷》《中國戲曲音樂集成·湖北卷》;還組織編撰和出版了《漢劇志》、《楚劇志》、《荊州花鼓戲志》、《黃梅采茶戲志》等戲曲文獻;編印出版了《湖北省地方戲曲叢刊》逾130集。

              新世紀以來,本院按項目管理的方式,進行了一批專項課題研究。由本院研究人員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有3個,分別為《楚文化與現當代文藝創作淵源初探》《余笑予導演藝術研究》《近代以來戲曲丑行的嬗變與社會心理研究》,均已結項;承擔的文化部課題項目《湖北戲曲發展史略》已完成;專著《新中國戲劇舞臺藝術述評》獲評文旅部“藝術研究院所優秀科研成果。

              本院組織編纂、出版了《湖北藝術創作研究叢書》《湖北省舞臺藝術精品典藏》《湖北戲曲概覽》《余笑予談戲》《歷久彌精——<膏藥章>學術論集》《中國戲曲現代戲研究會2007年年會——戲曲導演藝術暨<十二月等郎>藝術成就論文集》等一批書籍,在全國產生較大影響。

              本院還多次承擔大型研討會和大型展覽的策劃、組織工作。如第六屆中國京劇節“京劇的繼承與發展”研討會、第二屆中國歌劇節歌劇論壇、余笑予導演藝術研討會等,大型展覽包括《“京劇與湖北”圖片展》《京劇戲畫展》《荊楚流韻——湖北地方戲曲成果保護傳承發展圖片展》《荊楚戲苑百花妍——湖北戲曲劇種圖片展》等。

              本院在湖北地方戲曲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開展了大量調查研究,形成了一批調研成果。如文化部“十一五”重點課題《湖北地方戲曲調查》,文旅部重點項目《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等。有關湖北地方戲曲的綜合調研報告,成為省委省政府制定相關地方戲保護政策的重要依據。

              本院歷年的工作中累積下了最為詳實、全面、系統的第一手湖北地方戲曲資料,藝術館藏十分豐富,被評為“湖北省研究級文獻收藏單位”,資料信息中心“檔案管理達到省一級標準”。2018年,本院順利完成“中華優秀傳統藝術傳承發展計劃”戲曲專項扶持項目“漢劇劇種資源數字化轉換及保存”。

              此外,本院主辦的《藝術》,是全面展示湖北文化藝術優秀作品和理論研究成果的全省唯一的文藝類專業內刊。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上級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創刊四十年來,《藝術》堅持專業水準及辦刊質量,在全省、全國的宣傳文化系統內的讀者群中有著良好口碑。

              作為湖北省重點劇目和精品劇目的創作基地,本院歷年來集中了一批在全省藝術界有成就、有影響的編劇、導演、舞美、音樂等各類藝術專業人才。

              在湖北省獲文華大獎的8部劇目中,有4部(楚劇《虎將軍》、京劇《法門眾生相》、話劇《同船過渡》、大型荊楚風情舞蹈詩《家住長江邊》、荊州花鼓戲《十二月等郎》)是由本院創作人員創作或參與主創的。

              在全省獲文華優秀劇目獎的作品中,有多部是由本院創作人員創作或參與主創的。其中參與主創的作品有京劇《洪荒大裂變》、《法門眾生相》、《小鳳》、曲劇《劉秀還鄉》、黃梅戲《未了情》《妹娃要過河》、楚劇《大別山人》《一瓶茅臺》《娘娘千歲》、荊州花鼓戲《原野情仇》《生命童話》等,參與創作輔導的作品有豫劇《風流女人》、荊州花鼓戲《荷花洲頭》、《鬧龍舟》、楚劇《三月茶香》等。2019年,由我院和湖北省花鼓戲藝術研究院聯合打造的荊州花鼓戲《河西村的故事》作為湖北省唯一一部入選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的舞臺作品,獲得文華大獎提名劇目獎。

              在全省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的作品中,部分由本院創作人員創作或參與主創。其中參與主創的作品有話劇《同船過渡》、曲劇《劉秀還鄉》等,參與創作輔導的作品有荊州花鼓戲《荷花洲頭》、豫劇《丑嫂》、楚劇《中原突圍》、荊州花鼓戲《鬧龍舟》《十二月等郎》、樂舞《鐘鳴楚天》等。

              湖北省入選全國十大舞臺藝術精品工程的劇目《膏藥章》以及在全國乃至海內外均產生深遠影響的京劇《徐九經升官記》也都是由本院創作人員參與主創的。

              近年來,圍繞中國藝術節、中國戲劇節、中國歌劇節、湖北藝術節、湖北地方戲曲藝術節等盛會,本院創作出大量融合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思想性和藝術性俱佳、深受群眾歡迎的新作品,如《生命童話》《妹娃要過河》《八月桂花遍地開》《鄉試》《我的漢水家園》《辛亥人家》《草鞋老太爺》《冬日荷花》《茶緣》《女兒寨》《爹爹你掛墻頭》《長山壯歌》《臺北新娘》《風涌宜昌》《牽掛》《犟媽》《風雨彩虹》《彎樹直木匠》等,均在省內獲得優異成績,有的還在全國產生影響,其中荊州花鼓戲《生命童話》、黃梅戲《妹娃要過河》獲文化部文華優秀劇目獎,歌劇《八月桂花遍地開》獲第二屆中國歌劇節劇目金獎等七項大獎,豫劇《鄉試》獲第十一屆中國戲劇節劇目獎。本院創作人員參與的多個劇目入選國家藝術基金年度資助項目。

              湖北省委省政府主抓的重點題材劇目多數由本院參與主創。如話劇《臺北新娘》《天上草原》、荊州花鼓戲《大城小愛》。

               

              藝術雜志

              湖北省藝術研究院主辦的《藝術》,是全面展示我省文化藝術優秀作品和理論研究成果的全省唯一的文藝類專業內刊。

              本欄目刊登每期《藝術》雜志目錄和選登部分稿件。

               

              智庫建設

                  現階段主要展示湖北省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專家咨詢委員會秘書處工作進展和成果。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1 亚洲日韩va无码中文字幕 99久久精品国产综合 99久久精品费精品国产红杏